手机细览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检察院
  网站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理论研究
胡雯芸:浅析当前青少年涉黑犯罪现状
时间:2018-09-2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内容摘要:在公众的心目中,天真单纯、阳光开朗是添加在少年群体身上的重要标签,因而青少年犯罪的出现每每戳中社会心理的痛点。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笔者撰写此文试图通过分析青少年参与涉黑犯罪的内在原因及外在原因,对于预防青少年涉黑犯罪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涉黑犯罪 原因分析 对策建议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英辉教授在一次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讲课中说到:“对于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我们不去管他们,那么黑社会性质组织、暴恐组织就会去管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由青少年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虽属于极端的个例,在所有涉黑案件中占比很小,但是青少年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一般成员参与涉黑犯罪所占比重却不容乐观,事实上许多黑社会性质组织均会吸纳一些青少年作为底层成员为该组织服务,将一些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作为自己的“人才”储备库,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 当前青少年涉黑犯罪的特点

参与涉黑犯罪的青少年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文化程度低。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初中文化水平,有些甚至没有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就辍学,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绩很差,无心学习。2)在校期间行为不端。许多青少年在校期间都屡屡违反校规校纪,如抽烟、喝酒、旷课、欺负同学、打架斗殴等,属于学校里的“刺头”型人物,被学校其他师生所排斥。3)无业。这部分青少年离开学校后因为年纪较小且没有一技之长,无法找到一份稳定且正当的职业,常常是与其他相同状况的青少年一起在社会上游荡,游离于主流的社会群体生活外。

青少年参与涉黑犯罪的主要特点有:1)涉及到的具体罪名比较集中,一般主要是为争夺“地盘”,确立在某一区域的非法权威或垄断某一行业而实施的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犯罪;为涉黑组织提供经济来源而实施的开设赌场犯罪,为讨回“高利贷”而实施的非法拘禁犯罪等。2)在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中,青少年基本主要是组织中的一般成员,属于该组织的底层人员,在犯罪中大多处于从属地位,如在聚众斗殴中系被纠集人员,依照纠集者的吩咐做事;开设赌场犯罪中负责在跟随“大哥”放高利贷俗称“背包的”或是为赌场望风。3)涉黑案件参加者年龄轻龄化。一般的黑社会性质组织除组织者与领导者以外,大部分的成员年龄均较轻,甚至存在大部分成员都是青少年的情况。以笔者所在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王某某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为例,该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成员一共14人,其中领导者年龄为30岁,其余包括骨干分子在内的13名成员年龄范围为17岁至24岁之间,其中不满18岁的成员3人,该组织的平均年龄20.9岁,青少年所占比例达21.4%

二、 青少年参与涉黑犯罪的原因分析

1、    内部因素

1)青少年具有渴望认同、融入群体的心理需求。正如前文分析过的,参与涉黑犯罪的青少年,许多在校期间就有不良行为,被主流的群体所排斥,但是人又是群居动物、社会动物,这些青少年内心其实更加希望能够在某一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那么对于这类难以融入主流群体的青少年来说最容易加入并获得认同的群体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涉黑、涉恶的犯罪团伙。加入这样的群体几乎是没有门槛的,不需要认真学习、不需要辛苦的工作、不需要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可以抽烟、酗酒、早恋,原本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可能成为自身的优点,比如喜欢逞凶斗狠打架斗殴。

这些青少年在本该认真学习的年纪流入社会,往往心灵空虚,缺乏人生目标,特别容易被不良的思想侵蚀形成错误的是非观、荣辱观。如许多涉黑犯罪的青少年诉说中都会不约而同提到类似的话语:我大哥他们地位和势力高了,我们做小弟的出去外面就很有面子,别人知道我们是跟谁混的就不敢欺负我们,做起事情来别人也不会故意来找茬。这部分青少年将自身的荣辱与跟随的“大哥”联系起来,“大哥”有地位自己也就有地位了。

2)青少年具有好逸恶劳、渴望不劳而获的思想。因为文化程度低、年龄小又缺乏一技之长,青少年获得工作机会的难度大,而且大部分是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工作辛苦但是收入菲薄,许多青少年都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拒绝再去,频繁的找工作、换工作,还有一些为人比较自由散漫的,眼高手低、害怕吃苦,不愿意受约束,拒绝找工作上班赚钱。这些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都是希望能够找到工作轻松来钱容易的工作。而黑社会性质组织恰恰抓住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为青少年提供吃住场所以及发放工资或零花钱进行豢养,让青少年为其充当打手。王某某涉黑组织中的谢某的诉说其实也代表了很多青少年的心声:大哥带会我去吃饭、喝酒、唱歌,还会给我零花钱,也不用干什么体力活,日子过得舒服。在社会上没人再敢欺负我了,只有我欺负别人的份。帮大哥做事受了伤还有医药费、安家费,打伤了别人大哥也会出钱摆平。

2、外部因素

1)家庭监管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于孩子成长起到了十分巨大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打下其原生家庭不可磨灭的痕迹。而每一个涉黑的青少年背后基本都有一个本身就存在问题的原生家庭。单亲、留守或溺爱都是涉黑的青少年家庭常见的情况,而这三种情况都指向了家庭监管的缺失,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原本心理就比同龄人更加敏感,对于亲情的心理需求更强,但是父亲(母亲)忙于生计无力管;留守青少年可能常年难见父母面,人格发展过程中亟需正面的引导,但是隔代教育的祖父母已经年迈不会管;溺爱中长大的青少年,往往自私自我眼高手低,需要尝试挫折学会成长,但是惯子成性的父母已经不敢管。特别是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家庭,父母自觉对不起孩子不能给孩子好的条件,反而常常去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久而久之培养出“寒门娇子”,这部分孩子不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喜欢在物质条件上与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攀比,对其他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却完全没有比较的兴趣,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埋怨他人从不检讨自己。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成长最大的创伤就是最爱自己的那些人已经帮不了自己了。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继续给其提供舒适而不受约束生活的黑恶分子,自然就顺利成章的接过他父母的棒子成为他新的豢养人。

2)黑社会性质组织刻意的引诱。因为拉拢青少年的成本低廉,许多涉黑的头目通过请青少年吃喝玩乐并偶尔给零用钱的方式,或者帮青少年教训与其有矛盾的人员,就可以轻松的将青少年收做自己的“小弟”;青少年相较成年人更为单纯可塑性强,容易更风盲从,特别是接受头目的思想灌输后,对所谓的“大哥”忠诚度高;青少年更加冲动而不顾后果,受限于文化程度以及社会阅历,青少年是非认知以及问题轻重的判断不及成人,在头目的刻意引导下容易成为他人手中的“利器”,在打架斗殴过程中出手更重更没有顾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头目甚至会向青少年宣扬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条款,鼓励青少年无所顾忌的去实施犯罪。在本地数年前的一起聚众斗殴犯罪中,一名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斗殴中冲在最前面并且在口中叫嚣自己不到14岁打伤人也不用坐牢,最后的结果却是这名少年自己被对方人员打成重伤。

    3)学校教育偏重教书,育人方面有所欠缺。虽然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关系到升学这样重大问题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考试分数。因此,学校不可避免的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在传授知识、提升成绩的教学上。对于教育学生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待人接物,健全人格的发展等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还是不足。同时存在以学习成绩划分学生优劣的情况,成绩优异的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更多,老师的态度也更加宽容;成绩很差的学生则很容易被忽视,老师对他的要求可能只是不要惹事,不要影响其他同学。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涉黑的青少年在校期间基本都是属于这样的“差生”,因此在学校中没有归属感,总感觉自己不合群、被孤立,于是与其他同样处境的“差生”抱团。黑恶分子也抓住了这一点向校园中渗透,等候那些青少年放学,将其接出去吃喝玩乐,向其灌输兄弟义气的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与其他人发生矛盾时充当他们的靠山带领这些青少年打架斗殴,将这些青少年慢慢地拉拢或裹挟进自己的团伙。

4)不良文化的冲击。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突加剧,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通过颜色革命颠覆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权,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的青少年输出其价值观,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大肆地解构、破坏。许多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就受此影响,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思想,缺乏理想信仰、得过且过、内心空虚。这部分青少年特别容易被涉黑分子趁虚而入灌输错误思想而拉拢入伙。另一方面,影视剧作品是青少年接触成人社会、了解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其中备受青少年欢迎的影片类型中,反映黑帮亚文化的影片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份额。许多这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传达的价值导向却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香港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古惑仔》系列电影、《黑金》、《枪火》、《暗花》等,进入新世纪推出的《无间道》、《黑社会》、《扎职》等等。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输入“黑社会题材电影”关键字,可以搜索到中外的数百部电影。这些电影中的黑帮分子有许多作为正面的形象出现,即使一些电影其实是宣传反黑的理念,但是看在分辨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眼中,最后留下印象的几乎只有“大哥”们前呼后拥的排场、纸醉金迷的生活、快意恩仇的潇洒、出生入死的义气,从而让青少年对黑社会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将里面的人物当做自己的偶像,去模仿对方的言行。以黑帮题材片的常青树《古惑仔》系列为例,不仅是80后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同时在90后、00后中也有不少拥趸,笔者在一次校园法治宣讲过程中,讲到青少年不能为了所谓的“义气”去触犯法律时,课件展示使用了一张《古惑仔》的海报,结果在场的男生大部分都脱口而出“古惑仔”、“浩南哥”等等,这些青少年对于影片主人公显然是追捧的一种态度。部分影视作品对于青少年是非观念产生的消极影响应当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三、 遏制青少年涉黑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占据宣传阵地,传达正确价值导向。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电脑以及手机的普及,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得资讯的重要途径,然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中却充斥一些宣扬色情、暴力的内容,特别是“邪典”动画、游戏等也被不加甄别的推送给青少年,给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而传播正能量的文章、视频却容易遇冷,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净化网络空间,给未成年人上网创造一个清新的网络环境,多接触社会光明面,接触主流的正面的价值观。规范影视剧作品的制作、引进,防止宣扬血腥、暴力、软色情的影视剧作品出现在青少年的观影中,确保影视剧作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传达正确价值导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二)树立问题导向,掐灭苗头问题。净化源头,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阻断黑恶势力向校园的渗透的途径。比如可以由学校、公安、文体部门联合开展净化校园环境的专项行动。一是通过检校共建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学校加强寄宿生作息及学生携带物品的管理,严格作息时间,寄宿生外出必须提前报告、定点返校,防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校园;三是由公安部门将学校周边作为重点巡查路段,将学生上下学以及晚自习时间作为重点巡逻时段,加强对校园周边治安巡逻的警力配置;四是由文体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地区网吧和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网吧及娱乐场所违规接收未成年人的行为。

青少年参与涉黑犯罪往往是从实施不良行为开始然后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因此加大对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行为矫治可以从次源头上消除青少年涉黑犯罪。因此要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对不良行为青少年采取困难帮扶、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行为纠偏、强制矫治等多种方式,促其回归正轨。可以通过开展创建“青少年零犯罪受害社区(村)”,深化创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探索实施专门工读学校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进程务工人员子女关爱服务体系,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效防治校园欺凌以及恶性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各方形成合力,挽救涉黑青少年。已经参与涉黑犯罪的青少年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挽救,对于这些青少年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在接受完刑事处罚后,这部分青少年往往又容易被其他涉黑涉恶组织吸纳。因此对这些青少年的帮教、挽救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一工作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学校、社区(村居)、社区矫正机构、志愿者协会、帮教基地五方力量结合起来,形成环环相扣“五位一体”的社会帮教模式,形成有别于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特色未成年人社会帮教体系,消除未成年人帮教中存在的死角。另外需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如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由社区矫正机构指派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工作人员,对性格阴郁、内向、家庭破裂或曾遭遇重大挫折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辅导,根据情况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将被对象的心理状态、辅导后变化情况将登记在册;尝试吸纳帮教成功的未成年人加入到对其他涉案未成年人的帮教中。这些志愿加入的未成年人可能因其曾经的经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而与其他涉案未成年人有更多的共鸣,由他们的现身说法可以给被帮教对象更大的触动,引发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思考,也可以让帮教工作者更容易打开这些未成年人的心门获得他们的信任。

 

参考文献:

1、《浅析当前我国青少年涉黑犯罪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南方论刊2015年第7  罗嘉亮

2、《青少年人“涉黑”犯罪实证研究》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第26卷第8   祝胤

无标题文档
检察长:董斌
检察长:董斌


副检察长:

邱良植

张春明

卢新桦

陈福东

驻院纪检监察组组长:

张兴森

政治部主任:

叶建朝

检委会专职委员:

黄金丹

程凤娟

本院简介
机构设置
工作报告
检务指南
三明检察微博
三明检察微博
三明检察微信
三明检察微信
12309客户端
12309客户端
通知公告   >>
· 2024年度福建省三明市人民...
· 三明市检察机关2023年落实...
· 三明市人民检察院各部门负...
· 三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无标题文档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三明市三元区新市中路385号   邮编:365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中文域名:三明市人民检察院.政务 闽ICP备09023695号-2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闽公网安备 35040302610033号